• 是什么让“促销”离消费者越来越远?
  • 来源:世界工厂学堂  发表时间:2012-07-03  责任编辑:范圣楠

  • 销越来越成了“大路货”。当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都大喊“吐血促销”,甚至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挂出“生意做不好,老婆都想送”招牌时,促销似乎成了人人都会做的玩意儿,但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玩意儿”,成了多少人不堪回首的“滑铁卢”。



    促销不是幌子


    营销人对促销的盲目变得日益可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促销当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当成提升销量的“法宝”,当成自己在思考、在做事的“幌子”,当成与竞品拼抢的工具。当促销变得跟吃饭喝茶一样平常时,促销行为会越来越偏离生意的本源。大家开始习惯拍脑袋作促销,认为促销无非就是“打折、买赠、抽奖”等小把戏,很少有人会沉下来想,这次促销目的是什么,针对谁,又该怎样吸引他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为促销而促销,会让市场总监对各销区提报的市场方案大叫头疼。区域销售经理提报方案时,在促销目的上总是写着一堆空而又空的东西,比如“提升销量”“抢夺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增加品牌知名度”“消化库存”等,这种不用动脑筋就可以罗列出一大堆营销名词的促销目的,正离促销的真实语境走得越来越远。

    市场总监更想看到的促销目的叙述范式是:当季所在市场主力人群是什么,他们选择什么主销产品,目前面临的生意问题是需提升主力人群客流量(或是提升客单量),为了解决这个生意问题,需针对主力人群推出什么促销产品,促销力度达到怎样才能吸引他们朝自己预设的促销目的走,为了让促销达到效果,我们该做好哪些准备?

    基于这种实效促销思维,一篇紧扣关键词“时间、地点、目的与方式、主题、促销活动内容、推广计划、成本估算与投产比评估”的促销方案,简明扼要,会立刻受到市场总监的激赏。市场总监每天要审批大量的促销方案,如果一个方案连自己需要抓住的客群和如何抓住的方法都说不清楚,他会马上否掉,绝不想在上面多浪费哪怕一秒时间。


    将促销与生意障碍挂钩


    如果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靠调整生产能力来解决这个矛盾,会让成本和劳资关系面临很大压力,而促销,却可以将这个看似解决不了的问题轻松化解。

    在旺季到来的前两三个月,市场总监就应该有预谋的将旺季易断货的主销产品提前进行渠道促销,让工厂按照旺季的产能进行满负荷生产,提前将渠道经销商的资金、库存和货架占满,迫使经销商重视自己产品在旺季的销售,而不是将资金和精力用在竞品上。旺季到来后一个月,市场总监就应该转移促销的方向,集中经销商的下游分销商和终端进行促销,将经销商的库存分流,当铺货率和陈列指标达到要求后,就全力转向终端促销和高空广告拉动,协助渠道快速消化淡季储备库存和旺季提货,不让终端有任何断货的机会。

    踩准销售的节奏,灵活分解产能,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淡旺季生产问题,而不是一味机械的靠调整生产工人、生产时间和生产线来解决,会极大的考验总监们对生意的整体运营能力,眼光不能只是盯着销售,不能只知道抱怨“断货”“无货可卖”和“广告不到位”。

    做市场,最怕的就是被市场表象所迷惑。促销如果不与生意挂钩,会导致市场总监对销量的来源模糊不清,不知道促销效果到底怎样,究竟是巩固了多少存量,让多少老顾客没有流失掉,又增加了多少增量,吸引了多少新客流。这些促销后的销售构成结果,是否又达到了最初设定促销的预期?

    象新京报,在北京老牌大报的夹缝中求生,一开始总是在自己广泛的自建发行渠道大做买赠促销,送帽子、香皂、洗衣粉等生活用品,确实吸引了不少人购买。可是新京报没有意识到,靠促销求得的上市火爆,并不等于报纸本身的内容质量好,媒体与其他行业本质一样,产品力是根本,内容永远为王。新京报很快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一促就动,不促就死,可每促一次都是赔本赚吆喝。


    找清促销的真正方向


    新京报促销所吸引到的人,并非真正认同其内容的人,而是一群奔赠品而来的贪图便宜客群,他们根本不是新京报的目标受众,随时会流失。市场总监们面对销售低迷处境,一定要分外冷静,面对促销火爆现实,更要格外冷静,生意的背后,是一个个有着鲜明特征的人,如果不能找出那群人到底是谁,购买目的和动机,以及购买障碍,促销的方向就会模糊不清。

    曾有区域销售经理提报一个针对中高考生群体的促销,去年做得不太成功,今年仍然要做,可还是去年的老办法,只是以为力度不够,把赠品的力度加大了一些。销售经理根本就没仔细想过,去年的促销方案针对中高考生只是打折,却没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个适合他们消费的主销产品,在传播上也没有锁定中高考的父母购买者群体进行传播,而只是针对考生消费群体。今年故技重施,旧有的销售障碍仍没解除,促销效果肯定也不会好到哪去。

    诊断病根,对症下药,是治病救人的不二法则。如果病根都找不到,只是被表象所迷惑,求解的药方也只会是治标不治本,甚至会病上加病。比如有个减肥胶囊,在一个地方日报和电台上狂投广告做促销宣传,称促销期间只需18元就可以买到价值49元一盒的减肥胶囊。尚且不说其媒体投放计划是否精准,单看这个促销活动内容本身,就会让人糊涂。减肥胶囊产品首要的障碍就是打消目标受众对产品功能有效性的顾虑,让她们确认有效,但是这个促销,会让人疑窦重生,18元就能买到,毛利空间这么大,质量会有保证吗?

    一个新保健产品,在大家对功效和使用习惯还没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就靠大力度促销来吸引人气,对后续市场的操作是有极大障碍的。不仅价格很难恢复到正常市场指导价,而且对于高信任危机的保健产品来说,大力度促销直接会让人不敢尝试,谁也不敢拿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开玩笑。


首 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