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营销,坏营销
  • 来源:博纳睿成  发表时间:2013-10-31  责任编辑:戴志华

  • 本文与以下来源有关:理查德·鲁梅尔特《好战略,坏战略》,冯唐《三十六大》之“大线/金线”。这两个不同领域对于战略与文章好坏标准的阐述,引发我对营销好坏标准的思考。无规矩不成方圆,标准模糊、认知混乱的地方,必定会群魔乱舞。



    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呼声,最远也走到了西亚北非,也就到此为止;世界级的华为,却也没有世界级的观念。反观GE、IBM、BP等跨国巨头,在世界级观念的创意与营销上,都值得中国世界级规模的企业认真思考。

     

    事实是,你尊重创意、追求创意,愿意为创意付出,才有可能得到创意。否则,不要责怪创意没有来找你。

     

    标准8:传承Education

    营销的传承,与人类一切事物的传承规则是一样的,即取决于事物本身的价值性,而不仅仅是诞生时的效果,如书法、绘画、文章、器物、建筑等。

     

    营销可以有教化价值、能够被传承的,不是一个产品、设计、广告创意、传播、活动等赚了多少钱,而是那些营销带给后来人多少启发,尤其是总结为理论或方法论的营销案例及思想。

     

    比如,以生活形态与价值观(LSAV)的消费者分析模式、定位论方法、蓝海价值曲线与四步框架、奥美360度品牌传播管理、里夫斯的USP、DDB(恒美)的ROI工具等,这些理论与工具,让营销成为一个严谨的专业,可以持续创造营销亮点,而不是随兴所至。

     

    一个工具被反复应用都能屡试不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工具才会由方法而成为方法论,才具备传承的潜力。

     

    中国营销界的出书热,大多数提供的不是方法,而是神话:惊天创意如何让企业从多少变成了多少。

     

    若干年后,后代人对于一个品牌花了多少钱、请了什么巨星、当时如何铺天盖地这类效果,可能毫无兴趣。曾经的辉煌并不是传承的入场券,如TCL的宝石手机。

     

    营销的传承价值意味着,不仅让人欣赏你的成功,而且可以帮助别人复制你的成功。

     

    标准9:经典(Classic)

    经典比传承容易。因为经典是最多被关注、被不断提及的案例,经典的营销案例,是营销成为专业的最佳证据。同时,经典本身未必一定会传承,经典可以仅仅释放短暂的光芒。万宝路的品牌创造过程,是营销史的经典,却很难传承(越来越严格的禁烟限制)。

     

    小糊涂仙酒、来福灵杀虫药、铁达时手表、柯达一刻,都是营销史上的经典,这些品牌即使风光不再,也依然闪烁光芒。它们的创意都符合李奥贝纳总结的规律:好广告要以信心与希望穿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