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弃概念,回归能力——营销的本质
  • 来源:价值中国  发表时间:2012-09-17  责任编辑:戴志华

  • 忽略营销机能的培育,任何营销举措,包括广告宣传、促销助销、市场策划,都不可持续,弄不好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离开营销机能的支撑,任何营销策略的形成,只能依赖运气、奇招、灵感和神仙似的人物,营销领域也随之多了几分神秘色彩,多了几分江湖气息。



     


    本田的经验告诉我们,营销策略本身是个系统,具有内在一致性,统一于企业“营销机能体系”;营销策略绝非空穴来风、随意选择或花样翻新。

    如果我们不能够使“营销机能和营销策略”两者建立联系,那么营销策略的选择,就会因没有约束而变得随意,变得不连续、离散、表面化或就事论事。既不能形成对外部市场的持续影响,又不能收敛于营销机能体系的强化。

    这反过来制约着营销策略上的持续有效性,导致企业的浮躁和焦虑,以及对营销部门和营销责任人员的抱怨。

    最终只能是一个结果:把营销部门逼疯,把营销策略逼上绝路,逼上一条赌钱赌命的不归之路。

    营销机能和企业机能

    营销机能的优势在于克服市场的障碍。

    在市场障碍小的时候,企业营销机能并不显现,至少人们的直觉看不到“营销机能”存在。那时,一个概念或一项举措就会有效,而且效果非常显著,比如做点广告、改进包装、调整价格、疏通渠道或搞点促销。

    于是,从理论到实践,都以为“营销”及其“观念和策略”,是一种独立的专业,居然还产生了一批营销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整天混迹于企业做4P、搞营销。全然不察营销是一项机能,企业是这项机能的责任主体,企业各部门或多或少都对这项机能负有责任和义务。

    即便你所在的行业目前竞争压力很小,也不要忘记:营销作为企业的一项机能,是不能外包出去的,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下功夫加以培育。
     企业规模逐渐变大,市场的障碍也逐渐变大,而且这种障碍不再是来自于单一的原因,不再是来自于需求单方面的变化,而是来自于多重越来越复杂的因素,尤其是竞争对手之间的相互挤压。实践中的人才开始真正感受到:表面化的营销手法越来越不显效了;附着在表层的营销招数,越来越显得肤浅,没有力量和难以持久了。

    但人们只是困惑和焦虑,并没有把“营销”与“企业机能”联系起来思考;只是不敢在4P上轻举妄动而已,因为改变4P的投入和风险太大,这令人不禁想起秦池断流、巨人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