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福特公司T型汽车的基本“生产机能”已经形成,已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合格的T型汽车。然而,亨利·福特非常清楚,“大量生产必须以大量销售为前提”。这是他的原话。
1913年,T型汽车实现流水生产,随之获得了强大的“营销机能”,实现了大规模销售。换言之,借助于流水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工资,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同时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降低售价,遵循最基本的市场法则,T型车扩大了自己的市场容量,汽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福特依靠流水生产线,在营销领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直接依靠生产领域的努力,使“销售”成为多余。
但这个案例始终被经典营销理论解释为“生产观念”的典范,并认为没有达到“销售观念”的阶段,更没有达到“营销观念”阶段。 按照经典营销理论的解释,似乎在生产系统那里下功夫就不是营销,或是背离营销;似乎生产不能成为“克服市场障碍”于企业机体,展开视野更广阔的营销;他们不希望把营销变成一件“耍把式、使招数”的事情,变成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还花钱折腾人。 华为似乎就是这类觉悟比较早的企业。它能针对手机市场营销的要害和关键,避开外资品牌的锋芒,把资源,包括大量资金,集中配置在研发能力和产品研发速度上,谋求企业营销机能的提高,谋求企业营销机能的长期培育。它不去追逐市场的热点或短期需求,更不一味追求市场的外在表现,满足于在市场的表层上做表面文章。
华为的觉悟,使之很好地避免了本土品牌那种表面轰轰烈烈,实际大起大落、劳民伤财的结果。它抓住了什么本质性的东西?
华为从实践中认识到:在手机市场上,外资品牌正在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即利用研发上的短周期优势,绞杀本土品牌及其他品牌企业。外资的营销策略就是:快速推出新品,获取高额利润;在本上品牌推出同类新品之际,迅速提高产销量,迅速降低销售价,薄利多销,获取规模经济的好处;当本土品牌在规模上也突破的时候,外资推出换代新产品,持续削弱本土品牌的经济基础和研发基础,迫使本土品牌陷入恶性循环。
手机商品的性价比优势(营销优势),主要来源于研发领域,而不是生产领域和销售领域,无论我们在生产领域或销售领域如何努力,都抵挡不住研发领域的进步和冲击。研发能力、推出新品的速度,以及研发的管理能力,是产品策略或市场营销策略的制高点。
手机行业与彩电行业的情况不同,彩电的核心技术已经成熟和扩散,彩电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潜力有限;可以从生产和销售领域人手,去抗衡外资品牌。因此彩电行业营销策略制定的基础在于其产品和销售,也必须在这两个方面培养机能。
www.Madeinchina.cn & www.Madebychina.cn - 版权所有 全球领先的精准网络营销暨全程电子商务平台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我们均注明来源或作者,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联系信箱: ask@MadeinChina.cn Copyright © 2006 madeinchina.cn & madebychin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040001-2 - 可信网站证书编号:2010083101002201 - 常年法律顾问:陈新顺律师